体育热点

  1. 首页
  2. Our Projects
  3. 108新疆学子坐50小时硬座,挑战全国技能赛,谁能夺冠?

108新疆学子坐50小时硬座,挑战全国技能赛,谁能夺冠?

一支108人的新疆师生团队,坐了50小时的绿皮火车硬座,跨越3200公里,从伊犁赶到山西怀仁参加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。这群孩子,最小的才8岁,最大的不过17岁,带着梦想和坚持,硬是在长途跋涉中互相照顾,感动了所有人。

108新疆学子坐50小时硬座,挑战全国技能赛,谁能夺冠?

带队的袁德生老师,68岁,国家级工程师,经验丰富。他领着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校的“袁德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连续三年带队参赛。从第一年的32人到今年的108人,队伍越来越大。袁老师说,每次比赛都是孩子们成长的机会,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。

另一位带队老师孙蕾,39岁,是团队的骨干。她性格开朗,总是笑着鼓励学生。可谁能想到,她刚确诊癌症晚期,还得定期治疗。比赛期间,她本该去医院打针,却把药带在身边,偷偷在休息时间自己注射。她说:“孩子们需要这个舞台,我得陪着他们。”

旅途并不轻松。火车票紧张,师生们只能挤在绿皮火车硬座上,从伊犁到乌鲁木齐,再到太原,辗转50小时才到赛场。孩子们有的站着让座,有的在地上铺报纸睡觉,还有的轮流趴在椅背上休息。孙老师翻出手机里的照片,笑着回忆:“他们互相谦让,说‘我站一会儿,你睡吧’,真懂事。”

108新疆学子坐50小时硬座,挑战全国技能赛,谁能夺冠?

这群孩子来自伊犁不同学校,有的跟着袁老师学了好几年,有的已是比赛“老将”。他们在工作室里苦练技能,从设计图纸到组装模型,每个环节都不马虎。这次比赛有创意结构和无碳小车两个项目,孩子们全力以赴,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。

袁老师的目标可不小。他直言:“我们要培养能拿诺贝尔奖的人才!”在他看来,这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脑力的较量。孩子们通过设计桥梁、铁塔等作品,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本事。这些经历,可能就是他们未来成为科学家、工程师的起点。

杏耀体育官网

袁老师的履历让人佩服。他培养了2000多名高级电工,拿下2项国家专利、10项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,还破解了4项物理实验难题。他的34项科研成果被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收藏。他不仅带队参加全国比赛,还计划让孩子们走上国际赛场,和外国选手一较高下。

比赛从8月14日到8月20日,共有50支队伍参赛。袁老师原本预计能拿10个金牌,但从孩子们的表现看,可能直接翻倍,冲到20个!他说:“成绩是次要的,学习和成长才是第一位的。”孩子们眼神里满是自信,个个干劲十足。

孙老师虽然身体不好,但从没抱怨。她总是笑着给孩子们打气,像个温暖的妈妈。比赛间隙,她悄悄打针,回来继续陪着学生。最小的参赛者高炜然才8岁,他说:“坐火车不苦,这是一次特别的经历。老师们那么辛苦,我们得争气。”

这108个孩子,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持。他们从西北边陲出发,带着对技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,站上了全国的舞台。袁老师常说:“技能能改变世界。”这些孩子正在用自己的努力,书写属于中国青少年的骄傲。

108新疆学子坐50小时硬座,挑战全国技能赛,谁能夺冠?

108新疆学子坐50小时硬座,挑战全国技能赛,谁能夺冠?

50小时的颠簸,3200公里的追梦路,这支队伍用最朴实的方式,展现了中国孩子的韧劲和希望。他们的故事,让人忍不住想问:如果是你,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,为了梦想拼尽全力?